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都有哪些主要的驱动技术?

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都有哪些主要的驱动技术?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代表性产品有哪些?

问题最优答案
热心网友
2025-09-09

人形机器人的“手”,就像我们自己的手一样,是实现精细操作的关键。而驱动这些“手”的方案,也各有千秋,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灵活性、力量和应用场景。 目前,主流的技术路线主要集中在驱动方式、传感反馈和控制学习三个维度,其中驱动方式尤为关键。不同的驱动技术,赋予了机器人手不同的“性格”和能力,决定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的灵巧操作。

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几种主要的驱动技术:

1. 电机驱动(Direct / Tendon-driven)

这是目前最为成熟和普遍的技术路线。它通过直接的电机驱动或模拟肌腱的拉动来实现关节的运动。电机驱动的优点是控制精度高,非常适合大规模量产。许多我们熟知的人形机器人,比如Tesla Optimus、Agility Digit配套的手,以及国内的星动纪元灵巧手,都采用了这种技术。不过,它的缺点在于能量密度相对有限,想要同时实现强大的抓握力和极致的轻量化,仍有提升空间。

2. 肌腱驱动(Tendon-driven)

这种技术巧妙地模仿了人体肌腱的结构,通过在手掌或手臂远端的电机来牵引控制手指的运动。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非常轻巧的结构设计,仿生度高,能做出更接近人手的动作。Shadow Hand 和 DLR Hand 就是这类技术的代表。但肌腱驱动也面临挑战,比如肌腱的摩擦、松弛可能导致控制变得复杂,而且耐用性相较于直接电机驱动可能稍显不足。

3. 液压驱动(Hydraulic)

液压驱动以其极高的能量密度而闻名,能够提供非常强大的抓握力。早期Boston Dynamics的一些实验产品就采用了液压驱动。然而,液压系统通常体积较大,噪音较高,并且在小型化的机器人手中集成难度大,所以目前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上的应用并不广泛。

4. 软体/气动驱动(Soft robotics)

这种技术采用柔性材料,通过充气或液压来控制其弯曲和变形。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安全性高、材质柔软,特别适合抓取易碎或形状不规则的物品,例如清华大学的一些研究团队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。但软体驱动的精度和速度通常不如刚性结构,难以胜任所有复杂精密的任务。

技术趋势展望:

综合来看,电机驱动仍然是未来量产人形机器人的主流选择,因为它在成本、控制精度和可量产性上具有显著优势。肌腱驱动则在科研和追求高仿生度的领域保持领先。而软体驱动则会在一些对安全性、柔软性有特殊要求的细分场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未来的核心突破点将在于将AI技术与这些驱动方式深度融合,以及在传感器技术和材料科学上实现低成本、耐用性的产业化突破。

回答问题

登录后才能发布评论哦
立即登录/注册
消息提醒
Hello, world! This is a toast mess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