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GB300 AI服务器散热革命:液态金属引领高效能新时代

随着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飞速发展,高端AI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不断攀升,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功耗和严峻的热管理挑战。英伟达最新推出的GB300 AI服务器,其集成Blackwell Ultra系列B300 GPU,设计功耗高达1400W,远超前代产品,这标志着AI服务器正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能耗时代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数据中心散热技术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,从传统的风冷模式向更高效的液冷技术转变,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对热界面材料(TIM)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液态金属:AI服务器的“秘密武器”

英伟达GB300系列显卡和AI服务器之所以能够驾驭如此高的功耗,其背后功不可没的是先进的液态金属散热技术。这项技术采用了“芯片级接触 + 高压液冷闭环”的创新路线,通过材料革新、结构优化和系统集成,实现了散热性能的飞跃。

关键技术方案与流程

GB300的液态金属散热方案,核心在于其芯片级的精准导热能力,并与后续的液冷系统协同工作,构成了一个高效的四级闭环散热系统。具体流程如下:

  • 第一级:芯片级液态金属导热
    采用直贴式液态金属TIM,实现与芯片表面的原子级结合,直接填补微小空隙,将热阻降低30%以上。这是解决传统TIM界面热阻问题的关键。
  • 第二级:独立冷板微通道换热
    为每个GPU配备独立的微通道冷板,通过精密的设计增大换热面积和效率,将热量从液态金属快速传递到冷却液。
  • 第三级:机柜并联分流
    机柜内的Manifold(分流器)采用并联分流设计,确保冷却液流量均衡,并实现冷热通道的分离,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  • 第四级:CDU冷却分配单元
    冷却分配单元(CDU)配备磁悬浮泵,实现高效换热,并将回收的废热进一步利用,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能效。

整个散热流程清晰高效:GPU芯片产生热量 → 液态金属TIM迅速传导 → 热量传递至冷板并由冷却液带走 → 冷却液经Manifold汇集 → 流向CDU进行最终的热量交换。

为何选择液态金属?

液态金属之所以成为高端AI服务器散热的首选,在于其一系列卓越的优势:

  • 超高导热性: 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远超传统硅脂(高达~73 W/m·K,而硅脂通常最高~11 W/m·K),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将热量从芯片导出。
  • 优异的流动性: 良好的流动性使其能完美填充芯片与散热器之间的微观缝隙,最大限度地降低接触热阻。
  • 出色的耐久性: 液态金属不易挥发或固化,使用寿命更长,避免了传统硅脂长时间使用后性能衰减的问题。

这些优势共同作用,使得液态金属散热技术能够稳定支持高达1400W的GPU功耗,为AI计算密度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同时,更高效的散热也允许服务器设计更加紧凑,例如GB300的插槽式设计,使得GPU的安装方式变得如同CPU一样便捷。

热界面材料(TIM)的重要性与发展

热界面材料(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, TIM)是连接发热元件与散热装置的关键介质,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散热系统的效率。在许多高功率设备中,TIM和散热模组占据了系统总热阻的80%以上。随着芯片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,TIM已成为制约电子设备性能提升的“瓶颈”。理想的TIM不仅要求低界面热阻,还需要高可靠性、适应宽泛的工作温度、易于安装和维护等特性。

AI服务器常用热界面材料的企业风采

为了满足AI高算力服务器的严苛散热需求,众多企业在 热界面材料 领域不断创新。以下是一些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:

  • 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: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提供导热界面材料等定制化解决方案,拥有液态金属对流散热系统专利,积极拓展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。
  • 深圳市鸿富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: 国内热界面材料的龙头企业,专注于先进热管理材料研发,产品包括液态金属片等,服务于AI芯片和数据中心。
  • 苏州泰吉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: 在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领域技术积累深厚,尤其在液态金属和导热凝胶方面表现突出,为高热流密度场景提供散热解决方案。
  • 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: 业务涵盖导热材料,其热管理技术围绕“超高导热、超薄化、智能化”展开,在AI算力领域占据领先地位。
  • 铟泰公司: 全球领先的材料精炼商,提供包括液态金属在内的金属基热界面材料,服务于电子、半导体等市场。
  •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: 全球人工合成高导热石墨膜龙头企业,提供石墨材料、导热界面材料等热管理解决方案。
  • 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: 在石墨烯热管理材料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,其石墨烯导热膜和新型界面导热材料解决传统TIM的痛点。
  • 浙江烯界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: 专注于高端设备的热管理瓶颈问题,其石墨烯导热索和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优异。
  •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: 提供多种先进热界面材料,其“Kapton MT+”热界面材料具备优异的热传导性和绝缘性能。
  • 霍尼韦尔(中国)有限公司: 产品线齐全,在相变化材料(PCM)领域优势显著,满足各类高端应用场景的严苛散热需求。
  • 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: 致力于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研发与生产,产品广泛应用于5G终端、汽车、电子等领域。
  • 深圳市傲川科技有限公司: 专注于电子导热材料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产品线丰富,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通讯设备等领域。
  • 东莞市兆科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: 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,提供多样化的热界面材料,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、计算机工业等。
  • 上海艾布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: 专注于电子导热材料解决方案,产品具备高导热率、良好电绝缘性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、数据中心等。
  • 陶氏化学: 提供“DOWSIL™ 热界面材料”系列,包括导热硅胶和导热凝胶,导热性能优越且易于施工。
  • 积水化学: 旗下“保利马”系列提供高效导热材料,适用于芯片和电源模块的散热管理。
  • 深圳市博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: 主要产品为热界面材料和绝缘材料,广泛应用于通讯、电子、新能源、汽车等。
  • 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: 专注于热管理材料,产品线丰富,具备宽温适应性、优异绝缘阻燃性,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、汽车等领域。
  • 3M中国有限公司: 依托核心材料科学技术,形成多元化产品线,为各行业设备稳定运行提供关键热管理支持。

什么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(LM-TIM)?

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(Liquid Metal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, LM-TIM)是指利用低熔点金属或合金(在室温或工作温度下呈液态)作为导热介质的一种特殊热界面材料。它被设计用来填充CPU/GPU芯片与散热器底座之间的微观空隙和不平整区域,从而极大地降低它们之间的接触热阻,实现更高效的热量传递。

总而言之,AI高算力服务器的 数据中心散热 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 散热技术 行业进入“材料 - 结构 - 系统”协同创新的新阶段。液态金属作为一种革命性的 热界面材料,凭借其卓越的导热性能,正引领着AI服务器迈向更高效、更强大的新时代。

文章评论

登录后才能发布评论哦
立即登录/注册
消息提醒
Hello, world! This is a toast mess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