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AI新平台Rubin算力“破2000W”!MLCP液冷技术引领散热革命,20+企业抢先布局

据台湾经济日报最新消息,英伟达 AI 新平台 Rubin 与下一代 Feynman 平台功耗或将突破 2000W 大关,现有散热方案已无力应对。为此,英伟达向供应商提出全新要求 —— 开发 “微通道水冷板(MLCP)” 技术,其单价达到现有散热方案的 3 至 5 倍。
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芯片的算力不断攀升,功耗和发热量也随之急剧增加。英伟达新一代AI芯片,其功耗已达到甚至可能突破2000W的惊人水平,这给传统的散热解决方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种名为“微通道水冷板(MLCP)”的新型散热技术应运而生,它不仅代表着散热技术的重大突破,也预示着液冷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期。这场由高算力驱动的“散热革命”,吸引了超过20家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。

算力升级,散热瓶颈凸显

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在高密度、高功耗的AI芯片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。芯片温度的居高不下,不仅会影响其性能的稳定发挥,甚至可能缩短其使用寿命。液冷技术,特别是液冷板技术,因其更高的热传导效率,成为了解决当前算力散热难题的关键。

液冷板的进化:从传统到MLCP的飞跃

液冷板技术并非一成不变,它经历了从“传统冷板式”到“微通道水冷板(MLCP)”的演进:

1. 传统冷板式液冷:成熟但有局限

这种技术是将装有冷却液的冷板直接贴合在发热器件表面,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热量。它与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兼容性好,改造成本相对较低,技术成熟度高。然而,其散热效率存在瓶颈,难以应对超高功耗芯片,且容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的“局部过热”问题。

2. 微通道水冷板(MLCP):面向未来的终极方案

MLCP是一种技术上的“重构”,它将均热片、水冷板、封装盖等部件高度整合,并在内部设计了微米级别的狭窄水道,让冷却液直接流经芯片顶部,实现了从“间接换热”到“直接换热”的飞跃。这项技术的 MLCP技术 核心优势在于:

  • 结构整合:金属封装盖与水冷板一体化设计,结构更紧凑。
  • 贴近冷却:冷却液直接接触芯片裸晶(Die),大幅降低热损耗。
  • 效率飞跃:散热效率提升数倍,热流密度极高,轻松应对2000W+芯片。

MLCP的机遇与挑战

MLCP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,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:

  • 成本高昂: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极高,单价是现有方案的3-5倍。
  • 工艺风险:微米级水道加工难度大,量产良率和漏液控制是关键。
  • 协同门槛:需要芯片设计、封装、散热等产业链深度协同,复杂度高。

液冷市场迎来爆发期

尽管存在挑战,但AI芯片的算力狂飙正驱动 液冷服务器 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通道。数据显示,AI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正快速提升,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将迎来几何级增长。

20+企业抢先布局 液冷板 市场

在这场“散热革命”中, 液冷板 作为核心部件,成为了产业链企业争夺的焦点。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和产能投入:

国内核心企业

  • 英维克:国内液冷技术龙头,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  • 高澜股份:掌握冷板式与浸没式 液冷技术,微通道技术深厚。
  • 领益智造:拥有自主核心工艺,产能和良率突出,已获得英伟达订单。
  • 方盛股份:真空钎焊工艺领先,热导效率高,配合英伟达供应链。
  • 祥鑫科技:微通道流道宽度行业领先,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。
  • 强瑞技术:通过子公司实现微通道技术突破,有望参与MLCP项目。
  • 立讯精密:AI算力服务器热管理核心玩家,拥有微通道散热专利。
  • 飞荣达:提供高效可靠的液冷系统方案。
  • 深圳威铂驰:专注高端计算平台液冷解决方案。
  • 大图热控:满足超高功耗设备的散热需求,适配性强。
  • 希禾增材(中国):国内首家绿激光金属增材制造企业,支持高精密打印。
  • 铂力特:金属增材制造龙头,3D打印液冷板效率高。
  • 易欧司光电(上海):采用PBF技术,实现复杂流道设计,解决漏液风险。

国际知名企业

  • Cooler Master:全球知名散热方案供应商,为英伟达平台提供高效液冷。
  • 奇鋐科技(AVC):电子设备散热领域老牌企业,液冷技术广泛应用。
  • Boyd(宝德):全球液冷技术领先者,长期与英伟达合作。
  • 双鸿科技(Auras):研发能力强劲,产品应用广泛,兼顾效率与稳定性。
  • 台达(Delta):全球电源与热管理解决方案龙头,表现出色。
  • CoolIT Systems:专注定制化液冷方案,与英伟达合作密切。
  • Chilldyne:液冷技术先锋企业,为超高功耗AI平台提供支持。

结语

当芯片功耗突破2000W,散热不再是辅助环节,而是决定算力释放的核心瓶颈。 算力 的持续狂飙,离不开 数据中心 散热解决方案 的技术革新。MLCP技术的出现,正推动着整个算力基础设施的格局重塑。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,这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,未来液冷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将更加激烈,有望催生更多技术突破,为AI算力的腾飞提供坚实保障。

文章评论

登录后才能发布评论哦
立即登录/注册
消息提醒
Hello, world! This is a toast mess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