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中日税收协定可能面临的反避税风险有哪些?

我们听说,虽然税收协定提供了很多优惠,但各国税务机关现在对利用协定进行“纸面避税”查得很严。作为一家希望长期稳定经营的中国企业,我们最需要警惕哪些税务风险点?特别是如果我们在日本的架构中缺乏实体运营,会不会被认定为“导管公司”,从而被拒绝享受协定待遇?

问题最优答案
热心网友
2025-11-02

你对反避税规则的关注非常到位。在全球税收透明化的大趋势下,日本国税厅和中国税务局都在严格审查协定待遇的申请,确保优惠仅授予给有真实商业实质的纳税人。利用协定避税而非促进真实贸易,是最大的税务风险点。

主要风险点:受益所有人与实质运营

当前税务机关重点审查两大核心测试,一旦不通过,协定优惠就会被拒绝:

1. 受益所有人(Beneficial Owner)核查

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关键的审查点。如果你的日本公司(或中国收款公司)只是一个通道,没有对收入资金拥有控制权或实质性职能,它就可能被认定为“导管公司”:

  • 导管公司特征: 缺乏办公场所、无实质雇员、没有独立的管理决策权、收入在短期内几乎全部转付给第三方。
  • 应对: 贵公司必须证明其拥有对收入的独立支配权和使用权,能够根据自身的商业判断使用这笔资金,而不是被动地将其转付。

2. 主要目的测试(PPT Clause)

日本税务局会评估你建立特定交易结构的“主要目的”是什么。如果税务机关认定,设立该交易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税收协定带来的税率优惠,而不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动机,那么该税务合规安排将被拒绝享受协定待遇。

企业合规建议

为了确保享受中日税收协定优惠的稳定性,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自身合规性:

  1. 强化实体存在: 确保在日本或中国设立的实体具备合理的办公设施、雇佣了必要的管理和运营人员,并能体现出关键决策的所在地。
  2. 保留完整证据链: 所有的商业合同、银行往来记录、会议纪要、高管邮件往来等,都应妥善保存,以证明交易是基于真实的商业需求而非单纯的节税考虑。
  3. 提前架构审查: 在进行大规模跨境投资或融资前,通过专业顾问评估现有税务架构是否能通过“商业实质”测试,以规避未来的税务追溯风险。

记住,协定是合法节税的钥匙,而不是可以被滥用的避税工具。

回答问题

登录后才能发布评论哦
立即登录/注册
消息提醒
Hello, world! This is a toast message.